标 题: 《万寿寺》的阅读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May 5 20:56:52 2007), 站内
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自己采取俯视的姿态,任何文明中教人承担大责任,通过集体诉求的实现而实现个人价值的说法都是阳亢的。而我们向这种假招子的文化、文明或思想的靠拢,仿佛它只是廉价的妓女,对我们说些了"你很雄壮,不是一般人物"的献媚话,我们和它的相拥和媾和让我们成为它的奴役,变得愚蠢无比。――《万寿寺》,第一章、第三节、4
那些为文明勾勒出的"雄心壮志"象"薛嵩的营盘"一样弱不禁风。――《万寿寺》,第二章、第一节、1
这很像我们对自己的战斗,斗自己的"一闪念",之所以永远不会成功是因为我们根植其中,除非我们杀死自己。――关于"薛嵩"与"白蚁"的战斗,《万寿寺》,第二章、第一节、1
我们无法脱离宗族影响的原因是想籍文化背景和思想背景去成就自己,而我们会发现这些武器是最无力的,它的力量的主要成分是"神秘感"。在以之为武器和威慑时,我们就变成了"信徒"眼中的"神婆",这便是所谓的"文明的神秘力量"。但我们也终会被自己开出的"方剂"毒倒。――第二章、第三节、1
迟早,我们所依赖甚至为之"自豪"(它更像是集体的癫狂)的文化、文明会向你探出"嗜血"的口,让你成为它的牲礼。我们籍之成就自己,就进入其逐渐"缩紧"的牢笼。――关于"老妓女"对"薛嵩"的谋杀,第三章、第二节、1
"薛嵩"调和"小妓女"和"老妓女"的矛盾时,使用中国近代当代权力阶层的"常用语态"。这种语态给人最直接的特性是"让人肠子起鸡皮疙瘩",浮夸,前倨后恭。――第五章、第二节、1
《万寿寺》是一本认识民族面目的书,关于"东西文化"之争,东方文化内部的斗争,它使用的隐喻很像《1984》和《动物农庄》,其写法则更自由。这种自由说明王小波不想让它有一点"说教"的意味。这种处理有两个后果:它看似削弱了"鞭笞"的效果,使王小波更像无意识地陈述观点(这姿态很招"人"烦,它的姿态是"喏,这就是我所谓的观点了。要辩论么?我还是闭嘴吧。"这张嘴只在最孤独的时候执拗的蹦出几个字眼,然后等待劈头盖脸的攻歼。);这种写法使它稍显晦涩,它只能属于人群中的小众――在我们民族漫长历史中稀少的"现代派"、"自由主义"。
《万寿寺》稍后部分是王小波的最经常的主题:"社会理性"和"自然理性"。为什么在以后更长的时间里,这个民族的"社会理性"还要压制"自然理性"的发展,为什么我们不去靠大家的合力去推动"齿轮、齿条、蜗杆"驱动的物质世界?这是个对大家的设问。因为无法看到赤裸裸的"自然理性",王小波无法为我们的"发达"的"社会理性"自豪,这应该其所有作品中对自己的"定论"。
按我的理解,王小波是个悲观的人,这样的人是会象孩子一样容易兴奋。
说实话,我很想看看梁漱溟和王小波对峙。梁漱溟投身"乡村建设"时,他是佛儒的践行者,这让他秉承的东方的智慧看起来很美,因为他稍稍降低了"平天下"的高姿态;王小波的状态更加开放,他的任是务解决五四没有解决的人的解放(也许只是最低物质层次上的自由,因为大众没有资格谈到精神的自由)的问题,他没有必要站在高处,所以他是个真正的"教士"(我忽然想起凡高曾经做过的那种"狼狈的教士")。这或许也是两人的一个根本区别。不管怎么说,没看到"东方古典"和"现代"的对峙是个遗憾。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219.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