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2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王小波(转寄)

发信人: yaclear (清一), 信区: WangXiaoBo
标 题: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王小波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1 01:06:29 2008), 站内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王小波

  李静

  十多年前,小波先生还在世的时候,我问他一个傻问题:"您就从来不生气吗?"他知道我的意思:你的文章无论写到多可气的事,都那么不动声色地闷逗,生活里你也这劲儿吗?

  记得他笑了笑:"怎么可能呢。再说生气也不能随便给人看呀。"这就是说,他生气的样子是绝不会让我看见的。

  可是不知为什么,我一直想知道他是如何生气的,正如我还想知道他是如何哭泣的一样。大概他作品里无处不在的坏笑,让我对与此相反的表情愈加好奇吧。然而永远无法得见了。

  直至去年,我终于从许倬云先生那里听见他生气的情形:"大概是八四年到八七年,每个星期三的下午,我和小波都要在匹大(匹兹堡大学――编者注)的办公室长谈一次。我们聊起各自的经历,经常说着说着就生气地互相拍起了桌子。"

  "你们生对方的气?"

  "不,都是为自己讲述的事情生气。他讲在中国农村插队的事,对比起官僚和农民悬殊的生活差距,他很为农民感到不平,声音越说越高,桌子越拍越响。"

  之所以想起王小波"生气"的事,是因为刚刚被朋友考了一下:"为什么中国会出现王小波呢?按说这是不可能的。"这问题的意思是:"中国"乃一种精神文化,"王小波"乃完全迥异的另一种精神文化;按说前者是母体,后者是孩子,然而这个孩子的基因,好像丝毫也没有母亲的遗传,那么他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我一时想不起做玄而又玄的形而上分析,只好把小波"生气"的情景讲给他听,并念诵许倬云先生的十六字考语:"情深义重,好奇心切,求知若渴,领悟力强"。朋友听罢,连连点头:"是了,是了,天性如此笃厚而纯真,难怪他是王小波了。"然而他马上又摇头:"可这不算理性的回答。"

  于是我就试着理性地回答:因为在现当代中国,除了本土文化,还有翻译文化和科学文化。对,是汉语的罗素、马克・吐温、萧伯纳、卡尔维诺、图林和爱因斯坦们催生了王小波。他们是他的精神之父。而母亲……母亲就是汉语吧。所以你总不能说王小波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关键是选择问题。同是选择精神摹本,中国当代作家多选拉美魔幻,可是王小波却选择英美幽默文学和南欧清晰精致的现代派文学。他作此拣选,是因为客观的科学文化支撑着他的精神构架,这种精微而外向的思维必定会让他寻找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他的思维和写作是以罗素哲学为底色的,而罗素首先是数理逻辑学家,该学科是骨头中的骨头,科学中的科学。王小波自己对逻辑学的研究,也到了符号逻辑的阶段。所以你看他的杂文和小说,虽然形象欢蹦乱跳,可是那层层推进的逻辑,着实密不透风。

  聊到这儿,我终于能讲讲他的小说了。我敢和你打一百万的赌,王小波有几部小说将是被后世反复阅读的不朽之作――至少《唐人故事》的每一篇、《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没问题。据我的阅读经验,这些小说的文字、内涵、形象和写法均为上上乘,尤其后两项,可以说为古今所无――坏作品当然也可以坏到古今所无,可天地良心,对他的作品不可取此说。

  《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诸篇小说,也许可以这样概括:它们都讲述了一个个怀抱罗素式哲学态度的主人公,在不同时空中的荒诞遭遇和灰暗处境。这些主人公的特点是:智力超群,求知若渴,内心叛逆而与世无争,只想在平淡的人生中,做自己想做之事――这种事往往是与人无害的智力活动。王二们既无澎湃的抒情言志,也无鲜明的道德评判,而是时时抽离情感与是非,刻刻处于旁观和判断的状态,以便把他们所置身的现实当作认知的客体。这是罗素所主张的"避免歪曲客体"之法――由于知识乃是自我和非我的结合,主体对于"非我",一定要按其所是来认知和接受,而不能将其置入自身熟悉的主观论域。于是我们看到,主人公一直在极尽精确、"价值中立"的思维中经历着生活,但他一次次收获的,却是精确思维所无法解释也无从想象的现实――当此之际,生活的荒谬本质被突然裸裎,而孵育此类生活的那种精神结构和决定力量,也从出人意料的角度遭遇了追问与袭击。《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我的阴阳两界》都是以这种手法结构成篇的,主人公跨越今昔、若有所思的生活,就如同一道道古怪的逻辑证明题――演算者竭心尽力遵循科学的步骤,然而推导出来的却是荒诞的结论。

  作者对生活的这种写法,使他看不出一点生气的迹象,相反,他倒更像是一个全无心肝、道德沦丧的家伙。只是偶尔,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段落:"小时候我去逮蜻蜓,把逮到的蜻蜓都放到铁纱窗做的笼子里放着,然后再逐一把它们捉出来电死。没被电到的蜻蜓都对正在死去的蜻蜓漠然视之。因此我想到,可能蜻蜓要到电流从身上通过时,才知道中了头彩,如梦初醒吧。"(《革命时期的爱情》)

  这样的段落会有什么意思呢?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意思吧。

  小波,不知您听见我的这篇废话是否会生气。愿您安息。

--

一闪念,十余年。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151.248.62]